2010/08/28

1939/03/05,理蕃新聞

青年團員救援交通事故

三月五日下午一點四十分,蘇花公路發生汽車墜崖慘事。タンオウ駐在所接獲消息後,緊急召集青年團圓二十七名進行救援工作。彼等在二點二十分便抵達現場。由於車禍現場是斷崖絕壁,在上方無法分辨人車,但又無道路通抵下方。青年團圓們僅憑仗斷崖的蔓草、樹根便抵達墜車現場,團員們更臨時開鑿出一條搬送道路來。而且不介意原住民向來忌碰橫死者屍體的禁忌,於三點三十分,成功的救出重傷者八名及二具死者遺體。

「理蕃の友」第八年四月號(昭和十四年四月)<理蕃ニュ-ス>,P6。

史料 Question
1.タンオウ駐在所的管轄範圍。
2.1:40分接獲消息,2:20分集合27人並抵達現場,在毫無通路的狀態下,僅用了70分鐘就完成開路及救人的工作,而且是在斷崖絕壁的山面開路喔!這樣的救援速度實在太有效率了。車禍地點在哪裡?前往救援的部落又在哪裡?只有短短四十分鐘,駐在所要完成在部落集眾與帶隊抵達現場,所以是用什麼交通工具帶隊過去的呢?以上種種,都必須先確定意外地點與駐在所及部落的所在位置,甚至也要知道運輸交通工具,才能知道40分鐘究竟是不是算有效率(雖然我個人主觀認為應該算很快了)。
3.承上,其實衡量處理緊急事故的方式之一是看用了多少時間?所以警政和救援單元都會強調幾分鐘之內一定會到,因為他們一定要具有及時性。同樣的,日據時代的急難救援應該也有衡量的標準吧,不知道是怎樣的一套標準就是了。
4.原住民的確普遍有不觸碰橫死者遺體的禁忌,可是向清朝時代或日據時代,原住民大多活在大自然裡,一定會有自己部落的人遭遇橫死的時候,這時橫死者的家屬(比如媽媽或心愛的人)應該也會有不畏禁忌而去觸碰死者的情感需求和衝動吧!在這種狀態下,部落族人如何看待呢?他本人日後又如何自處呢?按照人之常情,這絕非沒發生過,部落應該會有一套化解之道吧?比如透過巫師祈禱施法之類的。
5.承上題,再把時間拉回到日據後期及國民政府時代初期(在基督教未進入部落之前),當時的部落中的青年團員或稱山青,都已經有在幫忙處理山難或此則史料中的交通事故了,這些人尚未接受基督教信仰,只有傳統祖靈信仰以及淡淡的日本神道影響,他們去觸碰這些橫死者遺體,對他們的心靈一定會有衝擊,部落的人對他們一定也會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自己如何看待這樣的事?部落是否有一個機制來協助他們取得內心平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