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9

1939/03/01,理蕃新聞

合葬首棚頭骨

潮州郡ナイブン社是以前的大頭目ロバニャオ,二頭目チョロン所創設的,在南部排灣族中是有名的古老部落。因此兩位創設頭目的家屋前皆有首棚,以占社運吉凶,祈求家運隆昌。三月一日,經該社青年團員會議,並和兩頭目協議後,決定在今年八月的粟祭終了後,將首棚上的頭骨厚葬於共同墓地,並建合葬墓碑。

「理蕃の友」第八年四月號(昭和十四年四月)<理蕃ニュ-ス>,P7。

史料 Question
1.ナイブン社沿革,為什麼說此社是兩位頭目所創?
2.大頭目ロバニャオ和二頭目チョロン的家族史。
3.首棚在部落中的功用?首棚的放置地點只能在頭目家前嗎?
4.如果一個部落中有兩個首棚,那部落民出草所獵得的頭骨是如何決定要放在哪一個首棚裡?
5.「青年團員與頭目協議,頭目亦同意」,這個結論的背後,日本政治力(或警察系統)如何介入操作,值得深入了解。
6.為什麼是粟祭終了後才將頭骨下葬?首棚與粟祭的進行有關連嗎?或是八月(粟祭)是原住民曆法計算的週期起始點?或是......
7.原住民以前採用屋內葬,應該沒有建墓碑,但有任何識別的標誌嗎?從屋內葬改為屋外葬,這中間的過程如何演變?共同墓地又是如何規畫?從屋內葬演變為屋外葬,是否有影響到原住民對死亡這件事的看法(不論是具體可見的喪禮儀式或無形的亡魂概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