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7

1930/10/18,理蕃新聞

官銃被盜

昭和五年十月十八日,臺東廳里隴山駐在所遭人偷盜,遺失了十八年式村田騎兵銃。之後音訊渺茫,行蹤難判。當局者花了三年的時間,苦心追查。在不動搖蕃情的情形下,慎重搜查。在此過程中確認了里攏支廳カナスオイ社的タケシホロマンオマス是犯人。之所以會發覺此人,是因為與他不和的蕃人來密告的關係。犯人已被嚴重處份。

「理蕃の友」第一年四月號(昭和七年四月)<理蕃ニュ-ス>,P7-8。

史料 Question
1.「十八年式村田騎兵銃」的樣式?性能?
2.臺東廳里隴山駐在所的管轄範圍?
3.カナスオイ社的沿革?
4.日人利用以蕃制蕃的策略,在部落遂行了哪些統治目的?
5.部落民之間告密的舉止,告密者在部落中如何自處?其他部落民又如何看待?被告密者是否會報復?或會報復,如何報復?
6.資料上說犯人被嚴重處分,究竟是如何處分?

1 則留言:

  1. 按照日文維基的資料,村田銃騎兵版應該是叫十六年式,
    可是十六年式的資料除了維基有提到以外,其他地方很少有記載,不好找啊.

    十三年式・十八年式・十六年式
    口徑 11mm村田(11x60Rmm Japanese Murata)
    槍身長度 840mm/840mm/740mm
    膛線 5條
    全長 1,294mm/1,278mm/1,178mm
    重量 4,620g/4,098g/3,600g
    射程 1,800m/1,800m/1,500m
    刺刀長 570mm/459mm/-
    刺刀重 1.000kg/0.662kg/-
    彈頭重 27.2g/27.2g/24.0g
    火藥量(黒色) 5.3g/5.3g/5.3g
    槍口初速 437m/435m/400.2m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