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5,星期日。下午我們全家出遊,回程時,逸老大想到今天晚上要到一號同學家慶生的事,於是我們在路上討論了要不要買蛋糕這件事。
一號同學慶生一事,要簡單說一下。逸老大班上的同學若有人生日時,大多會邀請同班及部落中的好友到家中慶生。星期六晚上,逸老大等一票人已經被邀請到一號同學家去準備慶生了。之所以說「準備」,是因為受邀的小朋友都拿禮物送給壽星了,然後大家就在壽星家等他們買蛋糕回來慶生。最後,逸老大回家時說,壽星的家人沒有買蛋糕,請他們明日(也就是星期天)晚上再來。
一號同學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單親媽媽要照顧好幾個孩子,為了家計,只好外出工作,孩子就請在部落的奶奶照顧。結果奶奶在今年中過世,換成姨婆照顧一號同學和她妹妹,媽媽在奶奶喪事告一段落後,仍舊出外工作,久久回家一次。
一號同學的家庭背景簡單說明如上,現在回到我們在回家途中的車上討論場景。
媽媽說可能壽星的媽媽沒辦法回來,所以昨天才沒買蛋糕,但是不知道壽星的媽媽今天會不會回來,所以我們要不要來幫壽星買一個蛋糕?媽媽還想到為了避免壽星尷尬,也為了不要讓目前照顧壽星的家人覺得不好意思,所以媽媽建議逸大老去邀請壽星及朋友一票人等,到我們家來慶生切蛋糕。
可是這樣也很奇怪,因為是別人的父母買蛋糕,然後在別人家慶生,這樣對壽星心裡的感受不太好吧!於是我們就開始討論,要怎麼做才可以讓壽星能過生日,又不會覺得心裡怪怪的。
前提是,逸老大一回到部落後,要很有技巧的去問壽星,他們買蛋糕了沒?如果沒有的話,就可以用我們買的蛋糕去幫壽星慶生。我們想了幾個方法:
辦法一:逸老大去找壽星的好朋友二號同學,兩人拿著蛋糕一起去找壽星,說這是逸老大買來幫壽星慶生的蛋糕。
辦法二:因為逸老大不願意自己單獨出資,而且他比較想找三號同學一起去,所以將辦法一的說詞換成「這是一號同學和他的爸爸媽媽一起買的蛋糕」。
我們一開始在討論時,就問逸老大的意見。可是逸老大居然輕率的說一句「不知道」就想帶過。我覺得他的態度不太對,就跟他說:「不要都還沒想就說不知道,那可是你的同學,你要想想看怎樣才能讓她不會有受傷的感覺。」
逸老大不明白為什麼我們買蛋糕,會讓一號同學有受傷的感覺。
他媽媽說,因為你自己有爸爸媽媽,可是一號同學只有媽媽,而且媽媽常常不在家,這樣的孩子很敏感。
我感覺到逸老大還是沒辦法理解「一號同學敏感的心靈」,可是因為已經快到家了,不買蛋糕不行了。於是雖然沒有充分討論,爸爸媽媽還是決定去買蛋糕了。我們是想,如果一號同學的家人有買蛋糕的話,這個蛋糕就我們自己吃也很好。而我家的三個小朋友,有看到蛋糕就開心了。
回到部落後,逸老大立刻去問,得知她的家人已經買了蛋糕時,我們也放下心中一塊大石頭。
雖然因為時間的壓力,沒辦法讓逸老大充分體會單親孩子的心情,感覺有點可惜。不過他們當天晚上玩得很開心,逸老大還帶了易老二一起去參加慶生會。他們在吃完蛋糕後,很開心的玩了鬼捉人和捉迷藏的遊戲。看逸老大回家時滿頭汗的狀況,就知道他們玩得很開心。
玩得開心,才是最重要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