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0

制服

我想我跟逸老大學校的主任可能真的是犯沖,只要跟他交鋒,就一定是雙方都不愉快。上次父親節為了兒子返校一事槓上,這次又為了換穿制服的事而各說各話。不過這件事也讓我有了一些思考:

「為什麼國小的學生一定要穿制服?其法源依據何在?」

我提問的原由是今天(1110)早上送兒子上學,結果主任在學校門口就請兒子回家換衣服,因為兒子穿錯制服了。我當場因為要趕上班,因此先走,在路上就撥電話跟主任討論此事。

我先請主任務必要叮嚀兒子必須穿長袖衣褲,因為學校尚未換季,兒子今天穿長袖衣褲去,而他們今天的制服是短袖衣褲。因為兒子會完全聽從學校老師的指令,所以主任讓兒子回家換短袖衣褲,兒子必定不會再穿上長袖外套或長褲。今日溫度驟降,兒子若衣不保暖,勢必又會感冒。老大一感冒,老二老三必然被傳染,結局又是全家去看醫生。因此我首先叮嚀主任務必告誡我兒子在換穿規定制服的同時,也要做好保暖工作。

在跟主任通電話之前,我已先電話詢問校中的一位張老師:「今天是否有校外活動?」老師回答沒有。

我個人認為如果有校外活動,或要去參加校際聯合活動,為了辨識及顧及學生安全問題,這時穿制服是必須的。但今天兒子學校並無此類活動。

如果穿制服是為了培養學生群體意識,平和分校全校一至六年級學生總數不超過六十人,平和全村一百餘戶,人人都是熟識的。保有排灣族傳統文化的平和村,群體意識本來就很凝固,所以沒有必要為了這樣而一定要回家去換穿符合的制服。主任說這是學校規定,學校規定若不能配何在地生活,因地因時因人而做調整,此等教育如何有因材施教之功效?

我問主任能否允許學生穿著不一樣?他說可以。
我又問:「那為什麼一定要穿著同樣的制服?」他回答是學校規定。
我問:「學校做這種規定的目的是什麼?」他回答為了統一。
我說:「你剛剛說可以不一樣,現在又說要統一,說詞前後矛盾。」

主任說如果今天讓兒子穿著跟大家不同的制服,那他明天一定也會穿不一樣的制服來。主任說這句話的前提就是認定我兒子的每種制服只有一套,可見主任並未認識我這個家庭就驟下定論。我家為了防止這種情形出現,所以兒子的制服每種至少都有兩套。而且,就算不一樣,又怎麼樣?為什麼一定要一樣?主任無法回答我的這個問題。他還是又說要統一。

如果主任說全校學生都一樣,只有他一個人不一樣,他會被同儕排擠。這個也是預設結論預設得太快了。我一直認為老師的角色是陪伴、教導,而不是指導。學生遇到了問題,為什麼老師不試著讓他自己處理看看,而逕直就給予「指導」呢?如果學生之間或學生個人因此而產生一些問題,那正是老師千載難逢的教育機緣,老師正可由此切入帶領大家一起討論。為什麼在這整個過程中,我沒看到老師有要引導學生思考及討論的想法,而只是用最簡單的一句口令就要帶過去。

最後,如果穿制服真的有主任所認定的凝聚群體意識、培養團體精神等等效益的話,那為什麼老師都不用穿制服?既然要要求學生,老師是不是應該先做到?不過如果老師真的規定要穿制服的話,我絕對不同意用納稅人的錢幫老師買衣服,而是老師必須和學生一樣,用自己的錢買和學生一樣的布料的制服來穿。

說這麼多,我最想知道的是:「小學生穿制服的法源何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