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0

賺了一個甘願------博考之路

這是老妹前兩天去考博士班的心情分享,會上傳這一篇,主要是因為媽媽畫龍點睛的結語。

***************************************************************************

5/15—5/17,我終於考完兩校三天的博士班考試, 從政大校門踏上回程至今,腦海裡不斷反覆出現口試時的應對,一開始老教授問了我有關排灣族卵生神話的問題,還問我有沒有讀過某人的書。

我心想:「天吶,第一題就被”將軍”!」
拱起了僵硬到不行的笑容:「學生才疏學淺,並沒有讀過教授所提的那本專書...」
當下氣氛僵了有一世紀那麼久,
接著老教授又問及三地門舊稱「山豬毛」的語譯問題,
我心裡又在o.s.:「什麼鬼呀,我根本都還沒開始讀文獻,哪知「山豬毛」的由來,就不能問一些我知道的嗎?」
於是我開始了白癡的胡言亂語:「嗯,根據我看過的文獻,這應該是原住民的話翻譯過來的,有貶低的意味在裡頭,……」

然後就開始塞話,彷彿那嘴巴不是我的,講什麼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的眼睛卻一直出現老教授糾結的五官,反射到我身上就開始起了肌肉僵直症,腦中越來越空白,之後五位教授就再也沒有問我有關專業的東西,硬湊時間似的問及:「簡述研究計畫的目的」、「參考書目」、「應該走藝術本科吧,為什麼要來考民族系呢?」、「考上了怎麼來讀書?」之類的閒聊問題,然後就謝謝再聯絡,

從步出政大那一刻起到現在,我一直對「山豬毛」揮之不去,雖然連著兩個提問說「不會」真的很糗,但總比亂講來得有誠意吧,就醬,我實在難過到不行,一路喃喃自語罵自己笨到不行。

其實考完筆試後,心想神助,因為今年兩個學校的英文科目都很湊巧的改變應答方式,以往是要英文書寫與回答,今年清大改用選擇,政大是閱讀一篇有關全球化的英文論文後,再以中文書寫摘要及心得,這樣的答題方式對英文破到不行的我來說,實在有些幫助,「至少不會零分吧!」我想。

其實考前我光是要找書、買書,外加讀書,搞懂從進化論、傳播論以來,到英國功能派的malinowski、布朗、法國的涂爾幹、Mause和結構主義、後現代、還有反思人類學的Boudieu、Geertze…..一系列的脈絡關係,早已耗盡所有的心力,真的完全沒力氣再顧我的英文,好不容易筆試盡量不空白了,誰知口試的「山豬毛」又惹得我一身腥,走出校門,真的也只能望天興嘆.

得失心與急躁性格一直是我的盲點,我一直在致力思考關於「公平正義與照顧弱勢」的議題,可是弔詭的是,自己卻從來不願意成為那個弱勢,明知得與失有很多角度可以想,可以轉念,但卻一直執著自己認為最好的那個答案,大學聯考以前讀書順利,不知思辨,真正的挫折反倒是出社會後的一再失利,

在回程的捷運上,我一直在體會那個內心的滋味,如果還是很熟悉的失落、不滿與懊悔的情緒,我就知道這場生命試卷我還是沒過關,除非我能面對得與失,轉念了,不被左右牽絆了,那上天才會停止繼續發考卷給我。

我媽對我考完博士班只說了兩句話:「能考上很好,不能, 也賺了一個『甘願』。」

真的,能不能上也都『甘願』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